欢迎光临本站!
无障碍浏览 |  关于我们 |  法律声明  进入关怀版
现在位置: 首页 ==> 政务信息 ==> 乡镇动态

红头穗鹛:小个子大嗓门,大山里的“小红帽”来啦!

发布时间:2024-07-03 信息编辑:永福镇 字体:【

红头穗鹛(学名:Stachyris ruficeps),小型鸟类,体长10-12cm头顶棕红色,上体淡橄榄褐色沾绿色。下体颏、喉、胸浅灰黄色,颏、喉具细的黑色羽干纹,体侧淡橄榄褐色。主要以昆虫为食,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,有时也见成小群或与棕颈钩嘴鹛或其他鸟类混群活动,在林下林缘灌林丛枝叶间飞来飞去或跳上跳下。通常营巢于茂密的灌丛、竹丛、草丛和堆放的柴捆上。

形态特征

额至头顶、有的一直到枕棕红或橙栗色,额基、眼先淡灰黄色,眼周有一圈黄白色,颊和耳羽灰黄或灰茶黄色或多或少缀有橄榄褐色,眼上方浅黄色或橄榄褐色。枕棕红色或橄榄褐色。其余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灰橄榄绿色或淡橄榄褐色而沾绿,飞羽暗褐色,外翈羽缘橄榄黄或茶黄色,内侧飞羽外翈羽缘与背同色,尾上覆羽较背稍浅,尾褐色或暗褐色。下体颏、喉、胸浅灰茶黄色或浅灰黄色或黄绿色、具细的黑色羽干纹,腹、两胁和尾下覆羽橄榄绿色,有的或多或少还沾有灰色,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沾黄。虹膜棕红或栗红色,上嘴角褐色,下嘴暗黄色,跗蹠和趾黄褐色或肉黄色。

生活习性

主要以昆虫为食,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。食物亦主要为鞘翅目、鳞翅目、直翅目、膜翅目、双翅目、半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,偶尔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,有时也见成小群或与棕颈钩嘴鹛或其他鸟类混群活动,在林下或林缘灌林丛枝叶间飞来飞去或跳上跳下。鸣声单调,三声一度,其声似tu-tu-tu’。

栖息环境

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中。分布海拔高度从北向南递次增高:在分布最北界的陕西南部地区,多见于海拔500-700m的低山阔叶林和山脚平原地带,偶尔见于高山森林中;在四川、云南一带多分布在海拔1000-2500m的沟谷林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、针阔叶混交林,以及山地稀树草坡和高山针叶林中;在贵州则主要见于海拔350-1650m的山坡草地和灌丛。

繁殖方式

繁殖期4-7月。通常营巢于茂密的灌丛、竹丛、草丛和堆放的柴捆上。巢主要由竹叶、树皮、树叶等材料筑成,有的还有蜘蛛丝粘连,内垫有细草根、草茎和草叶。每窝产卵通常4-5枚,卵白色、钝端具有棕色斑点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。雏鸟晚成性,雌雄亲鸟共同育雏,雏期间雌鸟在巢内过夜。

分布范围

世界分布:分布于中国、锡金、不丹、印度阿萨姆、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地。

中国分布:分布于陕西南部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,一直到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和海南岛等地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